如果你想选择2018年货运年度词汇,“智能货运”肯定是其中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无人机、无人仓库以及智能货运的相关词汇层出不穷。说到智能货运,我们不得不谈谈2015年推出的智能货运平台——中储智运。中国仓储智能运输有限公司(China Storage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创始人李景泉表示,该平台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货运能力交易和共享平台,创建了一个闭环供应链服务生态系统,实现了货主成本平均降低10%,司机搜索时间平均减少28%。
解决货运业痛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据了解,中国货运业长期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道路货运问题尤为明显。传统上,公路货运业务往往仅限于“熟人交易”。车货匹配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导致货运运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成为现实企业减负增效的难点,也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短板。
作为回应,中国仓储与情报运动的创始人李景泉表示,中国的道路货运物流被认为是一个潜在市场,预计将产生行业巨头,但它极其分散。绝大多数卡车司机都是个体司机。车辆空车率高导致货运成本高。今天,“中国制造”正逐步转变为“智慧中国制造”。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集约化生产改革都在推动各行各业的变革。货运业的转型升级尤为深刻。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势头。基于上述因素,中国仓储智慧运输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货运运输能力的竞争性交易模式。在此基础上,依托智慧运输平台,推出“无车承运人”业务,为货主和车主提供智能商品和汽车匹配服务。
李景泉表示,该模式能否落地的关键在于公司是否有车辆,能否通过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运输任务,整合运输能力,有效降低货主运输成本,这是公司行业背景和综合实力的关键。可以说,中国智能储运的创新模式给传统的公路货运运输带来了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发展。它解决了传统货运业“小、散、乱、差”的局面。它真的让托运人可以选择汽车,让司机可以运输货物。它解决了这个长期存在的行业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市场价值。
利用大数据智能匹配帮助平台高速发展
自推出以来,中国仓储智能运输平台建立了车、货、人的“数据库”,准确捕捉和分析了整个业务链中涉及的人、车、货数据,智能匹配注册司机的完整背景数据,开发了优化运输路线规划、返程空车供应匹配等效率提升算法,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空车和车货不匹配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存储与智能运输平台自2015年推出以来,六个月的运输收入已超过2000万元。2016年全年运输收入超过21亿元,是2015年的100倍。2017年全年交通运输收入将达到65亿元。2018年全年运输收入超过114亿元。在过去三年或更长时间里,中国智能交通运输收入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大数据”的强大驱动力。
对此,李景泉表示,目前整体货运成本偏高,部分原因是货主和卡车司机之间的中间环节过多,信息不对称。作为国家首批“NVOCC”试点企业,我们在NVOCC模式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在平台中引入了产能招标机制。大数据用于解决容量资源整合问题,竞价用于解决容量成本问题。通过“容量招标机制”,发货人将被允许发出订单,司机将被允许提供自己的价格。原有的“熟人经济”和“区域化市场壁垒”将被彻底打破,运费定价权将回归市场,从而使货运价格更加合理,运费成本最小化。同时,中国储运平台邀请众多货运企业成为盟友和合作伙伴,整合全国货运资源,为货主和卡车司机提供直接沟通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让卡车司机在合理的运价范围内有更多的货源选择,增加运输频率,增加总收入。
为传统货运装备数字化升级的翅膀,引领全球货运业进入新时代
目前,中国储运平台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全国328个城市,覆盖近8000条运输线路,日均运输量34万吨,平均在10秒内完成一笔交易。巨大的运输业务背后是大数据精确分析和应用的平台。李景泉认为,未来的货运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必须是企业供应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景泉进一步介绍说,企业未来的降本增效并不局限于货运运费的降低,而是会追求上下游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货运运费的降低只是其中之一。现在许多大企业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经过两三年与货主企业打交道,CMIC也从供应链的角度认识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紧迫性。同时,CMIC也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CMIC正在加快货运大数据系统的升级和研究,另一方面,CMIC已经开始为一些货主提供供应链中的整体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学习。共享、精确和智能必须是未来供应链服务的想象。“共享”是指容量共享和资源共享,“精确”是指服务精度和技术精度,“智能”是指管理智能和匹配智能。目前,我们的货运和供应链服务离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