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货运全媒体7月4日讯(微信:cn156news)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交通货运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年第43号),提出16项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交通货运十六条》),旨在构建交通货运一体化发展新体系。这是促进供应方面结构改革的新举措,也是运输和现代货运一体化的新机遇。——1——中国货运采购协会副会长何登才的《交通货运第十六条——构建交通货运一体化发展新体系》的意义应提升为国家战略。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主导产业,是现代货运发展的载体。货运是集运输、仓储、货运代理、信息等行业于一体的复合服务业,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推进两大基础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新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落实“淘汰产能、库存、杠杆、成本、短板”五项重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的《中长期货运发展规划》中强调了多式联运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交通运输部已发布《交通运输与货运十六条》,标志着交通运输与货运一体化发展新体系的构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我国政府在新经济常态下的精准产业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两大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运输货运一体化新体系是货运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货运业呈现出新的特点。从增长率来看,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已经结束,进入了“中高速”阶段。被长期掩盖的问题已经开始出现。从需求结构来看,与居民生活相关的货运需求仍将增加,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将减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货运需求增速加快,外贸需求增速放缓。从资源条件来看,货运基础设施网络越来越完善,货运运作的“硬约束”开始减缓,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负担进一步加重。从增长动力来看,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整合、优化和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动力源泉。总的来说,与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的整合是货运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新路径。构建交通运输和货运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是两个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货运业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交通运输与货运的整合发展不够,交通枢纽与货运园区的联系不够,多式联运和供应链货运发展滞后,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化和规模化问题依然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优势的发挥和货运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构建交通货运一体化发展新体系,促进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现代货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网络优势的必然选择。《运输与货运16条》的核心内容《运输与货运16条》的编制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交通部、相关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以及中国货运与采购联合会参与其中。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总体要求,开放整个连锁运输货运系统,构建共享资源的运输货运平台,创建协调联动的运输货运新模式,为运输货运的整合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核心在于:开放整个链条,搭建一个大平台,创造一个新模式。核心内容之一是突破整个连锁运输和货运系统。一是改善运输和货运网络。完善枢纽交通体系,优化交通枢纽和货运节点空间布局,构建便捷畅通的骨干货运通道。第二是提高多式联运服务的水平。加强多式联运服务,扩大国际运输服务。三是优化综合服务流程。实施货运“一个体系”,完善综合服务保障。第二个核心内容是构建资源共享的交通货运平台。一是建立和完善专业管理平台。支持社会资本有序搭建专业管理平台;鼓励平台企业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支持平台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担保结算、金融保险等服务;促进跨境运输、货运和贸易平台的整合和融合。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承载“一个系统”电子标签编码分配和信息收集、共享、监控等功能。三是加强对各种平台的监督管理。加强平台合作。第三个核心内容是创造一个新的运输和货运模式,这是协调和联系。一个是建立一个在线和离线连接的高速公路港口网络。完善公路口岸建设布局,强化公路口岸功能。二是推进集装箱化标准化运输模式。加强运输设备的整合和标准化,加强技术标准的支持和保障。第三是发展覆盖面广的智能货运配送。发展“互联网+城乡配送”,推进“互联网+供应链管理”;加强“物联网+全程监管”。多式联运是实施“运输货运第十六条”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综合运输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到201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12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100多个,高等级内河航道13600公里。中国有214个民用航空机场。有1210个各种货运园区。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线路和节点配套设施不足,各种交通方式衔接不足,交通货运一体化发展差距较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势有待发挥。近年来,我国货运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社会货运总成本高与货运企业利润空间萎缩的矛盾依然突出。换句话说,整个社会都付出了高昂的货运成本,而从事货运活动的主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除了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外,交通运输和货运一体化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各种运输方式缺乏合理的分工,货运路线需要优化,货物需要多次装卸,过多的货运环节推高了货运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多式联运,构建运输与货运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是提高货运业效率和效益的“突破口”。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多个地区和地点、多个行政部门,离不开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和市场环境的协调统一。因此,要在“五个一”建设上有所突破。-基础设施“网络”。协调综合交通枢纽和货运节点布局,强化交通枢纽货运功能,构建综合交通货运枢纽体系。根据区位条件、辐射范围、基本功能、需求规模等。,科学划分国家、区域和区域综合运输和货运枢纽。搞好骨干货运通道布局,有序推进面向世界、连接内陆的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建设。依托综合运输走廊,率先推进集装箱货物多式联运。尽快开通枢纽“最后一公里”,加快重要港口、公路货运站、货运园区等项目的实施。-运营和管理一体化。推动大型运输企业、货主企业和货运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实力强大的货运企业和运输企业转型为多式联运运营商和综合货运服务提供商,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各类货运运营商运输服务、利益共享机制,创新商业模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各类经营者的优势,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类企业的合理分工格局,建立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一体化”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企业首站责任、安全互认、成本结算等相关制度,确保各环节动态调整和应急响应顺利进行。-业务流程是“一个系统”。推进单证标准化,建立电子代码分配系统,实现货运全链和全环节电子标签代码的交换和互认,实现代码分配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加快推进“一票制”,引导企业提供便捷交通,实现一站式托运、一费一票到底。推进铁水铁路集装箱联运和公共交通两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一个单一系统”运输。大力发展车站固定、时间固定、线路固定、价格固定、标准固定的铁路运输,加强与“一制”便捷运输系统的对接。“绳索”的标准规范。制定和完善多式联运规则和整体服务标准,完善和开放铁水运输服务标准。理顺商品包装模块、托盘架、集装箱、铁水运输工具等全过程单元化运输的相关标准,推广使用标准化基本装载单元。为共享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化网络接口,并为自动文档转换建立标准格式。促进多式联运专用运输设备的标准化,研发和推广两用拖车、背负式运输平车、半拖车和滚装船。支持发展大规模、自动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环境友好型运输和转运设施和设备。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尺子、绳索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市场监管“一起订货”。根据多式联运一体化的需要,制定和完善交通运输和货运枢纽及骨干通道规划,确保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交通规划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全国现代货运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作用,研究协调跨行业、跨部门、跨部门的规划、政策、标准等事项。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在体制、机制、税制、法制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统一执法和监管标准,营造统一规范的市场环境。作为行业协会,中国货运与采购联合会多年来受到企业的信任和政府的支持,并参与了国家相关货运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借助国务院发布的《交通运输与货运十六条》东风,紧密联系企业,落实政府决策,为推进多式联运、构建交通运输与货运一体化发展新体系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