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货运在行业中的常见问题及现象
整车货运(VL, Vehicle logistics)是以整车作为货运服务标的物,按照客户订单对交货期、交货地点、品质保证等的要求进行快速响应和准时配送。
整车货运从简单的商品车运输变化为以运输为主体,仓储、配送、末端增值服务为辅的新型货运,是基于时间竞争的敏捷汽车供应链环境中重要组成。
中国整车货运行业起萌于20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发展而发展的,并密切跟随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浅到专业、从被动仿效到主动创新的逐步发展提升。
回首国内汽车货运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整车货运行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是制约整车货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现象。
资源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运力资源浪费
汽车货运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造成目前行业群体数量多,单个企业控制车辆规模少,行业目前拥有 10000 多辆车,从业企业达 400-500 家。大多数企业依靠当地的发出资源,不能构成规模和回流网络,单车重载率很低,或者极低的回流配载价格造成企业效益水平差。
效益和规模的原因,使得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提升管理技术,保障服务质量。整个行业服务水准不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约束机制,造成同等价格条件下的服务内涵、品质判断参差不齐,导致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商品车交付及时率,商品车质损率,架子车的事故率等诸项指标均不尽人意。
国家标准的限制导致了区域间的政策尺度掌握差异。超长、超限车型在这里不能上牌,在那里就可以通,怎么也解决不了竞争的对等、基础统一。
大多情况下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局面,围绕一个主机厂,以当地运输为主体形成了一批运输企业,他们的规模、管理能力、地域的群体利益制约了外地企业参与竞争,特别在月初、月末的不均衡销售发运情况下,更加无法旗帜鲜明的提出强化管理、改善品质的合理管理需求。
公路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卷入无序、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导致了行业价格体系的破坏和局部供需的不平衡。汽车货运运输过程中,各企业为寻求回流效益、不惜牺牲自身利益,破坏了行业价格体系。
这种恶性竞争还造成了局部运力供给大于运量需求的假象,一方面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和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却是价格的不断压低和利润的不断侵蚀,这种效益剪刀差的矛盾日趋突出。
整车货运市场秩序及信誉制度不完善
中国现代整车货运发展了十年。回顾十年,看看我们的商业道德、市场秩序不尽人意。我们常担心承运了你的车,而到合同规定时间收不到回款;也常怀疑分供商的运力实力,承诺的运力保障到时轿运车不到位;交车时,经销商也借着各种理由进行敲诈,如此等等。
国内一些整车货运企业不重视信誉,主要原因是众多企业产权没有完善的产权制度。 整车货运企业今天干的事,这个事的后果由谁承担,可能由现任领导人承担,也可能由下届领导人承担。这时候的,现任领导人就有积极性追求一种短期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目前的产权制度下,人们就有积极性追求短期的利益。
良好的信息传输体制还需建立。建立一个良好的信誉制度、市场秩序,要求一个很好的信息传输体制。我们一定要让那些不讲诚信、欺骗行为的信息尽快在市场中传输,传输得越快市场秩序的建立就越容易。
提供的货运增值服务内容不够
近年来,国外的货运企业已经致力于开发为客户量身订做的终端服务。这种适应性很强的终端管理、服务包括:前伸到工厂下线的运前准备阶段,或者专项改装业务的外包、订制和附加价值服务,如安装空气调节装置,安装液化石油气的转化装置等。包括安全的仓储、管理、无纸贸易和商品追踪,还有车载音响、汽车警报器、汽车附件等其他选项,甚至有重新设计与修复。
而我们从认识上还处于简单的单项运输思维。需要我们有这种终端服务的拓展意识,主动去拓展市场。
铁路、水路由于基础设施制约
水运: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一部分高速公路的规划与长江、沿海的水运线路平行,另外水运项目的分段收费价格倒挂,特别是:两端短驳成本高,码头费高,扭曲了水运的成本优势,此外,航线设计、船驳运力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汽车货运船运的发展。
铁路: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两大行业的复合性知识,目前的铁路人员参与汽车项目的运作能力弱。多年的垄断经济,认识不到位;管理粗放,不够精细。区域分拨的能力不足,末端客户的服务意识、短驳船能力不足。有的地区需要地跑送货,客户无法接受。
铁路到发两端受铁路运转体制限制,不能快速反应,运行时间相对公路要长;运行时间不稳定,季节性冲击大。多次倒运、存在更多的质损风险。
中国的整车货运企业一定会在残酷的经营现状面前,理性的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货运企业,一定会迅速顺应汽车货运市场求变、求精的趋势,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通过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学会做强。
未来汽车个性化消费增加,小批量、多频次的货运服务要求由于消费升级也会越来越多,汽车货运行业必将从现在的单纯价格竞争、提供运输转为提供多要素的服务。